就好像車壇裡的雙B名號,在遊戲產業的角色扮演世界裡,也有著一對恍如雙胞胎的雙B公司在離奇的命運糾纏下,締造了可以流傳後世的輝煌故事,那就是Bioware與Black Isle Studio。就好像PS2上的恐怖遊戲《零》所使用過的標語:「雙胞胎是很悲哀的,因為我們雖然同年同日生,但是卻不能同年同日死。」如今,雙B傳奇裡的主角已經隕落了一顆明星,只剩下最後一顆兀自閃爍著孤獨的光芒。
Continue reading
Category Archives: 長篇大論
[NCsoft] 不是猛龍不過江
當我們提到NCsoft這家公司的時候,我們腦海裡浮現的是一家韓國的遊戲公司,裡面的員工都說著聽起來好像在吵架的韓國話。而玩家也忍不住會戲稱他們的遊戲是泡菜軟體。如果這種想像是發生在西元2002年以前,那或許沒錯;但如果是在2005年的今天,卻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因為NCsoft已經不是一個座落在「首爾」的小公司。他們的代理人可以與美商藝電、法商英寶格坐在同一張會議桌上,抽著相同的雪茄、用同樣大聲的語氣說話。這就是今天的NCsoft。 Continue reading
[Machinima] 機造影片藝術
2001,或者2002年間(正確日期難考),一群自稱Drunkgamers(酒醉玩家)的傢伙利用《最後一戰》(Halo)的多人遊戲模式拍攝了一部有關Warthog為什麼是Warthog(遊戲裡的一種載具)的搞笑影片之後,「紅對藍」(Red VS. Blue)的傳奇就開始了。這個藉著側錄玩家對戰過程,配上搞笑對白與劇情的影片慢慢演變成一系列膾炙人口的連續劇,目前已經拍攝到第三季第54集的影片不但引起廣大迴響,甚至還發行了DVD上市。2004年,這群業餘的影片製作者和EA簽下合約,專責拍攝《模擬市民2》的肥皂劇影集「怪人們」(The Strangehood)。而這種藝術創作型式被稱作Machinima,機造影片。 Continue reading
吞食一切的巨獸:美商藝電
神話的誕生
1982年,一個叫做崔普.霍金斯(Trip Hawkins)的傢伙離開了前景大好的蘋果電腦,成立一個原本叫做「驚異軟體」(Amazin’ Software)的遊戲公司。在這個遊戲市場的草創時代裡,沒有人知道驚異軟體可以在20年後變成世界上最邪惡的電玩帝國「美商藝電」(Electronic Arts),也沒有人知道這家公司的營業額可以飆漲到史無前例的20億美金。包括霍金斯在內,他們都還昧於命運的奇妙與可怕。 Continue reading
可恨又可愛的女性問題
雖然根據調查指出,美國當地的女性與男性遊戲玩家比例已經越來越接近一比一;雖然girlgamerz之類的網站如雨後春筍般的出頭,象徵女性勢力在電玩社群裡的崛起。雖然雖然,台灣曾經出過一個拿了前三名的Quake女性好手。不過老實承認吧,在我們電玩族群的小圈圈裡,看A片自瀆的男性仍然是盤據各大網站、BBS討論區的主要勢力。只要有人,不論是真是假,願意公開在虛擬社群裡承認自己的女性身份,馬上就會有一群如狼似虎的雄性野獸飛身撲來,將自己被精蟲所驅動的殷勤行為招呼到她的身上。這不能責怪任何人,因為不論個人外在或內在條件的高下,我們都因為大自然的制約而有「延續個人基因情報」的強烈需求。 Continue reading
電腦遊戲史上的高估/低估排行榜(來源:美國CGW雜誌)
你的王道不等於我的王道,而2004年6月號的Computer Gaming World雜誌為此下了個更適合電腦遊戲玩家的註腳:「你的《毀滅戰士》可能就是我的《大刀》!」(One Man’s Doom is Another Man’s Daikatana)相信這句話可以讓不少FPS玩家感到莞爾。這一期的CGW製作了一篇有趣的專題文章「電腦遊戲史上的高估/低估排行榜」(overrated/underrated),有些提名內容讓人思考、有些令人捧腹大笑。博士在這裡轉錄名單,詳細內文可參考2004年6月號的CGW雜誌第68頁。
最被高估/低估的英雄
[高估]毀滅公爵(Duke Nukem):根據CGW雜誌的毒辣說法,這個沒說服力角色的唯一可取之處就是偷用「鬼玩人」(Evil Dead)電影裡的台詞。
[低估]Roger Wilco:出自Space Quest遊戲。
最被高估/低估的遊戲公司
[高估]Gearbox:這家遊戲公司可以說是各大主要FPS遊戲公司的頭牌協力廠商,負責許多遊戲的資料片與平台移植的工作。例如《戰慄時空》(Half-Life)的資料片。不過,CGW認為,在看過他們協助Bungie所做的《最後一戰》(Halo)電腦版遊戲以及自製的《007龐德:夜之火》(007: Night Fire)之後,他們懷疑這家公司一定掌握了很多重要人物的秘密,不然怎麼可能得到那麼多的案子?好壞心眼的說法啊。
[低估]Monolith:這家公司獲得被低估評價,真是「實至名歸」,連博士也深有同感。他們曾經開發過超級好玩的《霹靂嬌娃》(NOLF)一、二代,最近的新作Tron 2.0亦是十分傑出,為什麼、為什麼就是沒辦法賣得好呢?這真是一個難解的謎題。他們最近的F.E.A.R看起來也十分出色,博士將在稍後做進一步的介紹。
殘酷與獵奇
第一次接觸獵奇漫畫是在國中時代,那時對獵奇一無所知,對性也是懵懵懂懂。只看到漫畫中有個變態用醫院的輸血設備為性愛的犧牲品(一名年輕女護士)放血,犧牲品在瀕死的狀態中體驗到莫大的狂喜。當時的我既興奮又反胃,難以名狀的情緒造成我的第一次獵奇衝擊。什麼是獵奇?我沒辦法很精確地解釋這個日本人使用的字眼,但大抵上,它被用來泛指許多異常與超現實的性行為描寫,例如強姦眼窩與腦內射精。很多時候,獵奇這個字眼也是痛苦的代名詞。在獵奇作品的性愛過程裡,痛苦往往會巧妙地與高潮產生連結,彷彿一體的兩面。所以我們會在獵奇作品中看到肢解、穿刺、性器的過度擴張、以及肉體改造等十分激烈與詭異的內容。 Continue reading
專題:怪胎之王
怪胎之王是遊戲噗從我的第一個網站「人類學的電玩幼稚園」改版以來的第一個特別專題,沒想到延宕那麼久還有兩篇文章沒有完成。如今,遊戲噗已經二度改版,這個專題是否會有結束的一天呢?
盧卡斯的聰明決定
如果魔戒小說是怪胎心目中的聖杯,那星際大戰電影便可說是怪胎們頂禮膜拜的典範。嚴格的說起來,星際大戰電影的基本故事架構不算稀奇,無名勇者的崛起與神秘的血統身世和眾多勇者鬥惡龍式的冒險故事並無二致。但充滿奇幻色彩的龐大設定與引人入勝的角色設計,在在使得「A long time ago, in a galaxy far far away」(很久、很久以前,很遠、很遠的銀河系裡)這句話成為影史上最令人難忘的開場白之一。尤其是光劍(lightsaber)這種武器更可說是「劃時代」的發明,從此以後,許多小孩心目中的「最強」便是擁有一根菲力浦日光燈管,連日本的鋼彈也是人手一把,堪稱是近代空想光束武器的重要濫觴。 Continue reading
地球人,你誤會我了!
[幾個關於外星人的偏見]
外星人一直是個迷人的創作題材,不論是怪異的外型或者奇妙的文化,都常常成為小說、電影或遊戲裡的重要魅力來源。例如滿口玄機的尤達大師(Star war),也例如英勇善戰的克林貢星人(Star Trek);當我們看到脫胎於電影「異形Alien」的Zerg蟲群(Starcraft)呼嘯於電腦螢幕上的戰場時,更是不自禁地對於這種不明身份的凶猛未知生命感到熱血沸騰。而當我們幻想著人類的未來時,也總是會聯想到那些神秘外星人的參與,例如影集Star Trek裡地球人與瓦肯人的相遇,例如影集Earth Final Conflict裡鐵隆人與地球人的唇齒相依。 Continue reading